南京市江宁区麒麟天麒路幼儿园
“游”随童心 “戏”探成长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为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促进教师倾听儿童、科学解读和积极回应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与水平,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2024年9月27日,天麒路幼儿园游戏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开始,组长谢月老师带领组员们了解问卷调查的认真撰写及指导策略,根据本学期游戏组计划对本学期的角色区进行了调整,并对每阶段老师们的观察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划与要求,帮助教师们明确了新学期努力奋进的方向。谢月老师提出了本学期游戏组的研究方向为班级游戏中的角色区为了更好的支持幼儿游戏,教师首先要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关键经验和技能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身边的资源对游戏的主题内容及目标进行预设。老师们在自由放松的会议过程中各抒己见,从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游戏的引导和推进,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接着是由朱惠验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角色主题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 (初期阶段):主题方向确定及经验积累的阶段;第二阶段(中期阶段):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进行探索、体验、操作的阶段;第三阶段(末期阶段):通过主题成果的分享、展示和总结性评价,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的阶段。关于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关键经验,通过衔接前期经验调查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活动,了解幼儿关于这个主题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哪些问题,在这个主题下希望开展哪些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统整幼儿的问题、兴趣点,初步确定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构建主题网络。老师们纷纷都表示受益匪浅。朱老师还结合了实际的区域活动案例带着老师们更加形象直观的学习,也让大家感受到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从细致的观察到耐心的倾听,教师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讲座结束后朱惠验老师将自己收集到的KT板、打印材料进行了好物分享,并详细介绍了怎么制作角色游戏区玩具,组织老师们一起制作,并及时的投放到区域游戏中。
接着我们一起走进了中一班、大一班的教室进行现场观摩,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教师能做到观察幼儿、读懂幼儿并给予适宜的支持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如何正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什么时候介入比较合适,当幼儿对当前游戏不感兴趣时老师该如何做等等,都是我们教研的重点。
在对幼儿游戏观摩后,老师们自主分组研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操作,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在研讨中,老师们互相分享、交流共同研讨。接下来,老师们将在放手、观察、追随的自主游戏道路上不断蓄力前行,让每一名幼儿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拥抱快乐的童年!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追随幼儿,在游戏分享、一对一倾听等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从有效性出发,时刻关注幼儿游戏的发展。
游戏有温度,分享有热度。此次区域游戏分享活动即是一次理念的引领,也是一次对自主游戏后续开展的深度探索,是梳理、提升、去“形式化”“表演化”的学习过程,更是寻找“真游戏”的智慧碰撞。
| 天麒路幼儿园 |
|
|
|
上一篇:冬韵和弦·社会共鸣曲
下一篇:金秋九月梦起航,凝心聚力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