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健
(一)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是:用鼻呼吸,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不要用手挖鼻孔,以防鼻腔感染或鼻出血;能正确地擤鼻涕,以防中耳炎;养成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不蒙头睡觉的习惯;“寒从脚下起”,注意足部保暖。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据测试,在封闭居室内,每立方米的细菌数可达数万个,开窗通风后,细菌数显著减少。因此,学前儿童生活的房间应该经常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学前儿童的新陈代谢。此外,还应禁止成人在室内吸烟。
(三)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加强学前儿童呼吸肌的力量,扩大其胸廓活动范围,增多参加呼吸的肺泡,从而增加肺活量。此外,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空气浴,能增强学前儿童呼吸器官的适应能力,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同时,户外的空气新鲜,含氧量高而含病菌少,可以弥补学前儿童因呼吸机能不健全引起的缺氧。
(四)保护学前儿童的声带
说话、唱歌主要是声带及肺的活动,因此应为学前儿童选择适合其音域特点的歌曲和朗读材料,过高或过低的音调都会使学前儿童声带疲劳,成人歌曲更不宜唱。唱歌或朗读的场所应空气新鲜,相对湿度为 40%~ 60%,温度不低于 18°C,避免尘士飞扬。唱歌或朗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安排休息,以免声带过度疲劳。避免学前儿童大声喊叫或唱歌,更不宜在冷空气中喊叫或唱歌。当咽部有炎症时,应减少发音,直至完全修复。
(五)注意学前儿童胸廓的健康发育
学前儿童的胸廓是否健康发育,直接影响到肺的发育和呼吸运动,因此应教育学前儿童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六)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让学前儿童玩和捡纽扣、玻璃球、药片、豆粒、硬币等物品时应蓮镇,应告知学前儿童不能将其放人口、鼻内,吃饭、喝水不应打闹说笑。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